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于本周三宣布,随着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感染趋于平稳,公共场所将不再强制佩戴口罩,大型活动将放弃对“新冠通行证”的要求。
解除限制的决定是基于英国科学家对当前疫情的判断:高传染性的omicron变异引发的感染激增当前在英国已达峰并迅速下降。
在家工作的建议将被取消,从周四开始,中学教室将取消强制戴口罩的规定。从下周开始,参加大型活动不再要求提供“新冠通行证”,全英范围将不再要求戴口罩。
疫情限制措施的解除意味着官宣疫情的结束。为什么英国在每日新冠感染确诊人数依然处于高位的时候决定解除疫情限制?从以下这篇旧文中可以得到部分解答。和流感等其它呼吸道传染病类似,疫情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无论是靠疫苗还是自然感染,只要人群整体免疫水平还未达到阻断病毒传播的高度,疫情便没有终结。任何超出以上两点的外力因素——社交距离、人员隔离、区域封锁、戴口罩等——即使有效,也只能用于医疗资源遭受挤兑时的被动防疫措施。这些措施越有效,对疫情的终结越不利,只会人为拖延疫情结束的步子。
是结束的时候了。
If you want to go back to normal, BE NORMAL
THIS IS THE MOMENT, THE PANDEMIC COMES TO AN END!
—2022.01.20(按)
文 | 王晨光
新冠疫情刚爆发不久,人们就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预测。但疫情并未按照一众专家的预测方向发展,反而在预测的终结时间一次次被延后中越传越广,最终演变为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
随着疫情发展,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沉重,并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2020年底,多款疫苗在世界多国几乎同步上市,真实世界数据表明mRNA新冠疫苗在预防感染和重症方面有着良好效果。随着疫苗接种率提升,有些国家和地区解除了全部或部分对旅行和社交生活的限制,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另一些国家则继续采取严防死守的防疫策略,正常生活看似遥不可及。
不同国家根据对新冠疫情的理解制定各自的防疫政策,这很正常。无论防疫政策具体如何实施,疫情如何终结这个共同问题都摆在面前。作为一种对人类而言首次出现的新病毒,疫情之初对疫情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进行预测是困难的。一些专家基于2003年SARS疫情过程对新冠疫情做了多次预测,遗憾的是,SARS疫情中积累的经验显然对新冠疫情并不适用。不仅在预测疫情结束方面,就连防疫经验对新冠疫情也没有提供多大帮助,反而因当年SARS的快速消失给人以错觉,很多专家级人物错误地获得了可以消灭病毒的盲目乐观和自信。
SARS经验不可取,更适合做类比的是发生在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了解当年大流行发生、发展的过程,尤其是那场有史以来记录到的最严重疫情在全世界爆发后民众生活是如何恢复正常的,对预测新冠疫情走向很有价值。
我们首先简单回顾那场至少导致全世界2.5%人口死亡的大流行爆发中的几个关键点。
直到今天仍不清楚1918年流感是如何爆发的。科学界推测,引发流感疫情的H1N1病毒在某个时间点从鸟类成功传播给了人类。疫情爆发的地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乱局中也被错误地认定为西班牙。一战中立国西班牙作为首先被记录有流感病例的国家,尽管晚于美国、法国和中国等地出现疫情,但流感始发地的锅就此背上。西班牙国王及多位政府高官被感染的新闻,则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错误认识,让西班牙和那场疫情紧紧联系在一起。过去百年中,“西班牙流感”成了那场疫情的专属名称。
1918年大流行之前的几年,事实上已经发生过多次流感疫情,大多开始于亚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流行病学数据不足以把1918年大流行和之前的疫情进行确定性关联。较为确定的是第一波流感大流行出现在1918年春季,并在当年和次年的秋冬季爆发了第二波和第三波疫情。随着战争的进行、军人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流动,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
那时的人们远不如现在幸运,流感疫苗出现时,大流行已经过去了10多年。人类在自然感染中度日,随着时间推移、感染群体逐渐扩大,5000万(最高估计是1亿)感染者死去,那些感染后生存下来的人对流感病毒产生了抵抗力。疫情延续到第三个年头,1920年初,社会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疫情终结。
但流感大流行疫情的终结并不是因为病毒的消失。有两方面因素决定了疫情的终结,一是感染康复群体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屏障;二是随着大流行的蔓延、病毒的变异,病毒的致命性逐步降低。流感病毒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变异,在人类、猪和其他哺乳动物中传播,直至今天。
1918年大流感病毒从未真正消失过,科学界一直有这种推测,也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去搜集这方面的证据。最终得益于快速基因测序方面的进展,分子水平的“溯源”变得可行。通过对1918年死于大流行中感染者骸骨病毒序列的分析,并比对上世纪50-60年代的两次流感大流行中的病毒序列,科学家了解到1918年的流感病毒从未真正离开人类。2009年,美国流感疫情期间,当今美国新冠防疫“明星”人物福奇和其他专家共同撰文,描述了1918年流感病毒过去百年的变迁史,2009年的流感毒株,是1918年流感病毒的第四代,第二、第三代分别是1957年、1968年两次造成百万死亡的大流行毒株。
1918年那次流感大流行,病毒对当时多数人来说是全新的,病毒一出现便迅速传播开来。更严重的是,当时大约有一半的死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一种解释是:19世纪末曾发生过类似的流感大流行,到1918年大流行爆发时,40岁以上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19世纪末感染的康复者。
时至今日,流感病毒对人类仍然是一种威胁,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即便如此,恐怕很少有人再为消灭流感病毒而努力,努力的方向是通过疫苗和药物把流感变得尽量可控。所幸,人类已经习惯了流感并知道如何在流感季做到及时防护,在流感和社会生活之间寻求平衡。
尽管新冠和流感由不同病毒引起,但有一些共性,如都属于呼吸道感染病毒、症状多数重叠、病程近似、病毒都在不停的变异中。我们从1918大流感借鉴了口罩,但在新冠感染防护和治疗上,从那场大流感中可以学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多。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新冠病毒的长期存在。新冠病毒将和引发1918年疫情的流感病毒一样,将一直伴随着人类。
新冠疫情发生尚不足两年,人类陷入比以往任何一场疫情更大的恐慌。除此以外,对新冠病毒积累的认识却没有超出其它感染下呼吸道的病毒。所幸的是,相比百年前,我们在医疗手段上有了长足发展:新冠疫苗于疫情开始一年内即上市,大大降低了高危人群的重症和死亡发生;基因测序和检测技术的进展让流行病学进入分子水平,对变异病毒的流行特点给出了及时的确认;现代医学让重症患者得到必要救助。
相对1918年乃至以后的几次全球流感疫情,我们还是有理由保持乐观和自信。年年都有流感季,但每次的严重程度不同,主要原因是流感病毒变异导致的疫苗低效。抗原漂移是变异病毒逃逸疫苗的主要形式,当前上市的流感疫苗在不同年份的预防效率有很大不同,但最好的年份,疫苗的保护效率也很难超过50%。而截至目前,几种主导疫情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依然对疫苗敏感。
一如1918流感大流行的终结,新冠疫情要终结,群体免疫依然是前提,无论这种免疫是来自自然感染还是疫苗接种。疫情的终结依然不意味着病毒消失,随着变异毒株的毒性逐渐减弱和群体免疫水平的提升,新冠病毒最终极可能成为感冒病毒中的新成员。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为何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