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你和家人的健康筛查

新年伊始,很有必要做个个人和家庭的健康规划。除了每年的疾病预防(接种疫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根据年龄、家族遗传病史和身体指征,为自己和家庭成员规划一年的健康风险筛查(体检)。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这个年龄需要做哪些筛查?是不是筛查得越勤、筛查指标越多就越好?是不是只有身体感觉不舒服了才需要去做筛查?如果筛查出了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指标,我又该怎么办?

目前,很多医院和体检机构都为民众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筛查套餐,范围包括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症、性传播感染、抑郁症、怀孕和癌症等。面对如此多的选项,选择应该做哪些筛查,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尽早发现重大疾病隐患和风险——甚至是在症状出现之前——这正是筛查的目的,一些筛查可以减少一个人死于某种疾病的风险。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筛查会造成更多的伤害,而并非都是利好。

中国当前的现状尤为令人担心:一个极端是在大城市等生活和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筛查是过度的,变成了每个单位对员工应尽的义务。这些筛查带来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而作为参加筛查的个体,也需要承担筛查带来的风险——一些检查程序本身就会导致出血或感染,而另一些本无需进行的筛查所得到的阳性结果,又会造成进一步的多项检查,带来更大的浪费和风险。另一个极端却是在广大的农村,连最基本的筛查也做不到,个体一旦患病,往往就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例如癌症一旦发现,通常已是晚期。

有时候,即使准确和及时地发现了某种疾病风险,也不一定就能改善你的健康状况或有助于一个人活得更长久。医学对疾病的认识,还远没达到能解决很多临床问题的地步。例如已知的遗传病有6000多种,但只有少数几种有医疗干预手段。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这些突变并不是一件难事,问题是即使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就知道孩子患有无法治愈的疾病,除了提前带来痛苦,又能做什么?还有一些并不大会造成问题的疾病,例如多数的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一旦通过筛查发现了它们,有几个人会不去想办法治疗?但癌症治疗本身也有严重和长期的副作用,并没有办法知道这类提前干预是否会帮助一个人活得更久。

不同的筛查有不同的目的,筛查的建议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新年伊始,科学猫头鹰将伴你同行,推出系列关于筛查的建议,以及分析解读那些靠谱和不靠谱的筛查信息。

科普事业——因你而不同!

科学猫头鹰以传播科学知识、探索自然世界、成就个体健康为目标,致力于为大众提供严谨的科普内容和靠谱的健康信息。在过去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科普内容陆续向读者免费开放,但公益化的努力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在此呼吁更多的朋友成为科学猫头鹰“荣誉会员”,以您的慷慨捐赠,为科学猫头鹰的运作提供必要支持和有力保障。感谢大家!

捐赠支持

请长按二维码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