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给好朋友当伴娘,然后被鼓动喝酒,自己也发疯似的喝酒,这样的场景在国内的婚宴上司空见惯。有的新郎、新娘、宾客觉得这很有面子,不过最近的新闻中,有美女伴娘因为饮酒过量瞬间变成了一具尸体,喜事办成了丧事。
我常说:你可能没有亲眼见过喝酒喝死的,但一定听说过。可见过量饮酒会死人,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然而真到了酒席上,依然没多少人把这当回事,要么劝人多喝,要么自己多喝,乐此不疲。哪怕身体已经发出警告,出现了诸如面红耳赤、口齿不清、心跳加速、恶心呕吐,甚至胡言乱语、神智错乱等症状,仍依然故我。
过量喝酒为什么会死人呢?这得从酒精的代谢说起。
酒精进入人体之后第一步是乙醇转化为乙醛,然后乙醛转化成相对无毒的乙酸。其中对人毒性最大的是乙醛这种中间产物,喝酒以后主要的不适也是乙醛造成的。多数所谓酒量比较大的人,并不是因为能将乙醇快速代谢为乙酸,而是乙醇转化成乙醛的过程比较慢——当别人已经醉了的时候,他们喝进体内的酒精大部分还以乙醇的方式存在着。这一步转化速度的差异决定了人酒量的差异。
酒量或者说代谢速度是由每人的肝脏掌握的。据西方人的数据,一般1单位的酒精饮料(比如一罐啤酒、一杯红酒),平均需要90分钟才能代谢完全。亚洲人代谢时间还要再长一点,所以酒量普遍低于西方人。如果谁的肝脏已经有了一定损伤,那么他的代谢时间会更长。但如果一个半小时才喝完一罐啤酒,在国内大多数酒桌上,肯定弱爆了。以山东为例,主陪三杯、副陪三杯,全过程加上说话也不会超过20分钟,一瓶600毫升的啤酒早就下肚了。
说乙醛对身体的损害时,别忘了酒精本身对人体的损害。乙醇对身体的损害主要是影响大脑。
为了保护大脑不受血液中很多物质的侵扰,大脑的神经细胞和血液之间有一道屏障;但这道屏障对乙醇形同虚设,后者可以畅通无阻。乙醇进入大脑之后就会干扰神经细胞的功能,早期会使人兴奋、多话,再继续喝就会出现思维和言语混乱、步履蹒跚;神经抑制继续加重,人就会陷入昏迷,甚至会抑制呼吸中枢,呼吸变得浅慢。
当呼吸既不能保证身体的氧气供应,也不能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的时候,就会进入酸中毒状态。严重的酸中毒会影响到心脏功能,于是呼吸和心跳先后停止。这时若不及时抢救,人就会死亡。另外,酒精中毒者一旦发生呕吐,呕吐物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极易进入气道,而且不会有正常的咳嗽反射,瞬间的窒息会致人死命。
喝酒喝死的人很多并不是死于酒精的直接作用,但和醉酒息息相关,比如掉入水沟溺水而死。笔者家乡就有醉酒后掉入水沟淹死的,水还不到膝盖深。还有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冬天醉卧街头死于低温、夏天醉酒后没开空调死于中暑等等。
2011年斯洛伐克有一项关于171例女性醉酒死因的调查,其中有36%死于急性酒精中毒,12%死于基础疾病,10%死于事故(坠落等),9%死于溺水,8%是酒后自杀,8%死于低温,5%死于交通事故;还有12%死因令人恐怖,是死于谋杀。
好酒贪杯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相信任何解酒的神药;所谓管用也许是心理作用,也有可能加了有兴奋作用的精神类药物。席间,如果有人出现醉酒症状,要立刻让他停止饮酒并休息。如果频繁呕吐、呕血、神志异常,要立即送医院急救,严重情况下需要静脉输液、胃肠减压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防治醉酒死亡最有效的还是避免过度饮酒,有必要立法规定:若有人因为醉酒发生死亡和伤害,劝酒者和酒类经营场所要承担相应责任。还要宣传醉酒的危害,谴责和批评劝人饮酒的不文明行为。(本文编辑:孙滔;审校:夏健)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本文由李长青授权《科学猫头鹰》发表,并经《科学猫头鹰》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科学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