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麻疹之路

美国加州公共卫生局刚于1月12日公告,迪斯尼乐园出现麻疹疫情,致数十人感染,并有扩散风险不久,1月27日晚,北京市疾控中心也紧接发布中国银行凯恒大厦出现麻疹疫情。目前已确认患者23例,并紧急给该大厦中的3462人接种了麻疹疫苗,以阻断麻疹的进一步传播。事实上,进入2015年以来,北京市麻疹发病数量,截至1月28日,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42例,比去年同期上升230.2%。

麻疹爆发的两地,均是人员快速流通的城市,一者是迪斯尼乐园,每天来自全球的游客熙来攘往。而北京的繁忙,则更不必说,并且正处于冬季的北京,室内密闭的环境,高密度的人群,更是给麻疹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是所有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共性。远隔重洋的中美两个大国的城市中,近期内相继爆发的麻疹疫情,是纯粹的巧合?还是有内在的联系?目前尚不清楚。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呼吸道传染病向全球扩散的速度,很难确切估算。伴随着麻疹疫苗的应用,近年来我国麻疹的发病情况出现新的趋势,主要侵袭八月龄的婴儿儿以及未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免疫失败以及免疫保护期已失效的青少年或成年人。

麻疹简介

对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多数国人而言,麻疹已经是罕见病,其发病率已经低至5~22例/10万。对它的恐怖传说,已经逐渐沦为爷爷奶奶那一辈的回忆。而这句民间俗语,“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也已经逐渐湮没不为人知。但就在半个世纪前,麻疹在人群聚集之处循环往复,每当新生儿的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来一波大爆发。对它而言,聚集的人群,稳定的出生率,是麻疹万世长存的根基。

在初始的类似流感的症状之后,患儿皮肤上开始出现红色的斑丘疹。出疹的位置非常规律,从耳朵后面开始,延伸到脸上,然后遍及全身,患儿的最大风险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当皮疹蔓延到四肢,直至手心和脚心时为“出透”,预示着患儿已通过考验。

有经验的父母在守候患儿时,最关心和焦心的就是疹子蔓延到何处了。随后,疹子处的皮肤开始按疹子出现的顺序脱落,体温开始下降,呼吸也逐渐恢复正常。整个过程,可以用一句口诀来概括。“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麻疹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由它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比如肺炎。其中最凶险的是脑部麻疹,死亡率可高达15%甚至更高。直到目前为止,对于麻疹依然没有特效药,只能进行辅助治疗,对付麻疹的最好也最廉价的办法是注射麻疹疫苗,提前防范。

虽然,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古代中国麻疹患儿的死亡率,但可参考现有的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麻疹的幼儿死亡率大致1.4%~1.15%。这个数据意味着,按每家生育3~5个孩子估算,在半个世纪前,任何一个认识大约30个家庭的人,那他就一定会在某天得知某家的某个孩子死于麻疹。

从前,1~5岁的幼儿几乎必然会患上一次麻疹。与天花类似,无论死活,麻疹终生只会患上一次。但是,麻疹从来就不是只感染幼儿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只不过,绝大多数成年人,理应已经出过一次疹子了。但如果有人侥幸逃过,那么终其一生,都得注意避开患儿,因为密切接触被传染的概率高达九成以上,这也是麻疹绰号,“见面即传”的原因。

人类能消灭麻疹吗?

麻疹不知起源于何时,它很可能和天花一样古老,但天花由于有现成的牛痘可用,预防天花的办法比麻疹疫苗要早问世两百多年,而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早在1885年,全国高达98.5%的人都接受了牛痘疫苗。可以说,天花这一疾病,在人们完全不明白疾病机制之前,人类就找到了预防它的办法,真是好运。但运气不可能频繁降临,要征服麻疹,必须等待生物学和医学的进步,等待巴斯德创立微生物致病学说,以及他对疫苗研发技术的卓越创新,只有当狂犬病疫苗成功问世并得到实践之后,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疗法才能成为公共卫生上的一种可以推广的,具有普适性的预防手段,否则牛痘只是一个医学奇迹和特例。

巴斯德提出并证明了微生物致病(感染传染性疾病)学说。他成功研发了多种疫苗,首先应用于畜牧业。最终狂犬病疫苗的问世,被认为是证明微生物致病学说正确性的关键实例,毕竟当时没有任何办法看到病毒的存在。但巴斯德相信,任何一种传染性疾病,必然是由某种微小生物体所引起,无论是否能被显微镜观察到。而狂犬病减毒活疫苗研发成功,证明了微生物致病学说的普适性,这一成就也让他的声誉达到巅峰。

而麻疹正是这样的一种疾病,它同样由病毒引发,其病原体直到1954年才被成功分离。这时候,疫苗制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短短十年时间,麻疹减毒活疫苗就研发成功并上市。我国科学家也在1965年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疹减毒活疫苗。疫苗的使用,迅速取得了巨大成效,让从前2~3年必然大爆发一次的麻疹疫情在城市中基本消失。随着疫苗的推广,局部地区的大爆发也相继绝迹。

麻疹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感染性最强的病毒之一,其极限传播放大效应可高达15~20倍,这意味着,从一个患者开始,它可以在几天内席卷一个地区中的几乎所有易感受害者。但时至今日,麻疹病毒的生活史依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作为大名鼎鼎的呼吸道传播病毒,它并不是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发育成熟的。这同时也是它为何会让患者全身出疹子的原因。目前已经发现,在免疫淋巴细胞中发育成熟的麻疹病毒,可以通过一种叫Nectin4的受体蛋白引导,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此进入复制循环,产生大量子代后,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散播出去。有趣的是,这种蛋白在肺癌、卵巢癌已经乳腺癌中的表达量很高,这意味着,也许我们能改造麻疹病毒,将之用于摧毁这些癌细胞!

麻疹疫苗已经问世半个世纪,但按WHO的资料,去年一年,全球每小时依然有16人死于麻疹,其中绝大多数是幼儿。麻疹与天花类似,它的唯一宿主就是人类,并且患过麻疹的人终生对它免疫,麻疹病毒离体后十分脆弱,不能长时期生存。既然人类能够消灭天花,理论上也同样可以彻底灭绝麻疹,一劳永逸不仅仅是避免悲剧的发生,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经费节约。让我们回顾一下,人类消灭天花的历程。

天花的黄昏

1958年,前苏联重返WHO,此前它曾单方面宣布退出WHO。这是赫鲁晓夫提出的与西方“和平共处”政策之后的一种政治表示。在此次WHO会议上,来自前苏联的卫生部副部长日丹诺夫博士一鸣惊人,提出WHO应发起一项在全球消灭天花的国际行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一种恶性传染性疾病。从科学的角度上看,这是完全可行的,但最终能否实现,在当时主要取决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博弈。虽然,1959年,WHO就成立了SEP项目(Smallpox Eradication Program 根除天花项目),但始终缺人没钱。

在经过数年时间,历经19次大会的激烈辩论后。鉴于美国当时全力支持的消灭疟疾行动,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直到今天,消灭疟疾的行动依然在继续,但难度太大),支持消灭天花的一方终于占了上风。1965年5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向世界宣布,美国在未来十年,将致力于消灭天花,虽然据时评家的分析,此举是为挽回美国在越南战场上的糟糕表现。但无论如何,没有美国的支持,这样的项目在当时,根本不可能真正开始。而发达国家愿意支付消灭天花的成本,也是因为仅仅在本国消灭天花,并不能阻挡国外的天花传入,这就意味着,本国的新生儿,必须不断地进行疫苗接种,这笔钱也不可细算。在全世界消灭天花,虽然在短期内会付出更多,但从长远的利益看,当然是划算的。不过,人类社会作为整体,考虑长远的利益,不论在哪种政体下,都不那么容易。

要彻底消灭一种传染病,就必须在人群中建立起一道免疫屏障,对不同的传染病,免疫屏障所需的比例也是不同的,虽然100%的免疫屏障肯定能将任何一种只在人群中传播的传染病扼杀,但100%是很难实现的任务。幸运的是经过众多专家的研究,他们发现只要一个地区人群的种痘率达到80%以上,就可以在该地树立起一道防御天花传播的免疫之墙,阻挡天花的大规模流行。

疫苗能提前让我们的免疫系统进行学习,这样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的时候,已经作好准备的免疫系统能迅速动员,将其无声无息的消灭,或者至少也能大幅度减轻患病过程的痛苦和并发症。

于是,剩下的任务就变得简单明了。来自各国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到天花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在当地政府积极配合下,给人群大规模接种牛痘疫苗。其中人口大国之一印度,还发动了悬赏行动,鼓励各地居民举报天花病例。到1975年底,整个亚洲宣布天花绝迹,天花基本上只在非洲的局部地区苟延残喘,为彻底剿灭天花,毕其功于一役,WHO在非洲大量招聘并培训天花监视和疫苗接种人员,甚至不惜动用直升机参与埃塞俄比亚的消灭天花行动。

正当人们认为天花已经消失的时候,埃塞俄比亚的游牧民又将天花带到已经宣告天花绝迹的索马里,并感染了一名炊事员,于是在索马里,WHO又进行了最后一次紧急行动,对进入索马里的天花围追堵截。1977年10月26日,被感染的索马里炊事员阿里·马奥·马丁治愈,天花在人类世界的传播,就此被定格。为了预防世界上还存在潜在的天花患者,WHO又等待了两年多,并将天花病例的悬赏提高到1000美元,但所有收到的疑似病例最终都被证明并非天花。天花,就此成为人类战胜的第一个瘟疫。1980年5月8日,WHO组织,在第33届大会上,正式宣布危害人类数千年的天花已经被根除。自此以后,全球就停止了牛痘接种。

麻疹,如今是WHO致力消灭的第三种传染性疾病。理论上说,要灭绝麻疹,可以采取完全相同的策略。但是,麻疹和天花虽然相似,但它有自己的特殊之处。首先,麻疹需要的免疫屏障更高,需要在人群中达到95%,才能有效阻断它的传播。其次,麻疹疫苗的效力比天花疫苗低,天花疫苗只需要接种一次,就可终身免疫天花。但麻疹疫苗则不然,第一次接种,只能让大约70%~80%的儿童产生对麻疹的免疫力,直到第二次接种,才能提高到90%~95%。而更糟糕的是,从麻疹疫苗处获得的免疫力不能维持终身,一般仅能维持10~12年,部分儿童甚至可能只能维持4~6年。也就是说,只要麻疹还没有被灭绝,数年前接受过疫苗接种的人群中,又会出现不少麻疹易感者,让麻疹病毒有喘息之机。

传播某种观点,漫画始终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一张图胜过一万字

不过,对天花的恐惧最终超过了头上长角的漫画威慑。

除此之外,近年来,东西方反对疫苗的思潮再度兴起。让人不禁想起英国在19世纪掀起的反对种牛痘运动。反对种牛痘的理由很多,一方面是对牛痘的不信任,导致谣言四起,最经典的谣言号称,种牛痘会让人长出牛角来。虽然,这种谣言如今看来十分粗陋,不过,在当时传播甚广。今日对麻疹以及其它疫苗,一些人担忧的是它们与一些精神系统疾病是否有关,比如:自闭症等等,但相关研究并未发现这种可能。从某种角度上而言,是疫苗的“新牛角”。

另一方面,当时各国都没有如现在这样的公共卫生体系,多数人依然认为是否接种疫苗,纯属个人选择的范畴。不过,英国政府十分强硬,甚至为种牛痘出台了一个法令,拒绝给孩子种牛痘的父母将面临罚款甚至监禁的后果。总之,谣言也罢,形而上学也罢,选择权也罢,最终都被天花和法律征服,大概天花的功劳更大一些。

但麻疹在现代医学的支持下,越是经济发达,医学进步的地区其死亡率越低,人们对疫苗的疑虑正逐渐超过对疾病本身的担心,在这种情况下,WHO要消灭顽固的麻疹,恐怕还有更漫长的道路要走。但必须说明一点,即便在良好的医疗环境中,出疹子的死亡风险肯定是下降了许多,但麻疹还会引发一些麻烦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一种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潜伏期可长达17年。

当患者再次发病时,很难在短期能被正确诊断,是因为从前患过麻疹所引发的。因为患者最初的表现只不过是行为异常,有时伴智力减退,常有睡眠障碍、情绪烦躁。直到患者发展到出现肌痉挛、智力异常、视听障碍、语言不清、共济失调或局部强直性瘫痪时,疾病的根源才会慢慢真相大白,早期迅速的正确诊断,会有一线生机,在美剧HOUSE中就介绍过这一种罕见疾病。一般而言,患者总病程短则半年,长则可以拖延6~7年,但最终一定会发展到神志昏迷植物人状态最终死亡。

建议

鉴于当前麻疹疫情反复,而对抗麻疹的最佳办法就是疫苗,如果你并不确定自己接种过几次疫苗,或者接种时间已经远超10年,那么再接种一剂疫苗是值得考虑的。麻疹疫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和触痛、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发生概率百万分之八。尤其是要出国公务或者旅游的人,最好在互联网上做一下相关调查,除麻疹疫苗之外,是否还需要考虑别的疫苗。除此之外,勤洗手带口罩也是常规预防手段,尤其是出入医院这种危险性较高的公共场所,以及长途汽车、飞机等密闭环境中。

(初版,发表于一财网,这是内容增补修订并配图版)

(本文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