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咖健谈

方舟子:科学研究是这么做的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些从未做过科学研究的人却喜欢以比谁都懂科学的口气大谈什么是科学。比如,有人发明了这么一种说法:“科学顾名思义就是分科之学”,这和说“革命顾名思义就是革掉人命”一样有趣。科学是个外来语,当然不能从字面理解其意思。这两个汉字最初是日本人用来翻译英文“science”一词的。science来源于拉丁语 scientia,本义是“知识”。但是这个本义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科学的含义。

人类通过各种方法累积了大量的知识,其中有的是科学知识,有的则不是。“《阿Q正传》是鲁迅的作品”是文学知识,“美国独立宣言在1776年7月4日获得通过”是历史知识,“上帝在七日创造世界”是神学知识,“雷电是阴阳之气激荡而成”是玄学知识,“存在决定意识”是哲学知识——它们有对有错或真假难辨,但是都不是科学知识。

【新书】转基因问题中的人性

2014年8月17日,华中农大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安全证书到期。从现状来说,这一天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到不到期,转基因水稻短期内都不可能商业化。但从支持转基因的人心理上来说,还是会有一些不同。毕竟这是一个时间节点,意味着某种抗争的失败。

在这几年的转基因口水战中,涉及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法律、逻辑的争辩,但大家很少谈到那些争议核心的人——转基因研发人员,他们的感情。作为一名科学记者,在此,我想说一点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

方舟子:偏方是怎么来的

最近因为写书的需要,我把《本草纲目》翻看了一遍,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这本名著顾名思义,应该是以收集草药为主,其实不然,它把药物分成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共十六部,差不多把天下万物都囊括进去了,难怪有人称之为古代百科全书。

不过与其他百科全书不同的是,《本草纲目》是药书,记载天下万物的目的是为了用它们来治病,例如服器部记载了裤裆、汗衫、衣带、头巾、裹脚布、蓑衣、草鞋、死人枕席、日历、钟馗像、桃符、蒲扇、蒲席、锅盖、蒸笼、竹篮、扫帚、马绊绳、厕筹、尿桶等种种日常用品,不是为了介绍它们的日常用途,而是为了说明把它们烧成灰或浸汁能治疗什么样的疾病。这在今天看来难道不有趣吗?

【新书】转基因与科学中的民主

科技是引领社会变革的。不管在什么年代,在文化昌明的时候,或是在法西斯猖狂的时候,科技都是走在社会前面,这应该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

由此带来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要随着科技发展作相应的调整。这个调整是两个方面的调整,一个大方面就是观念方面的调整,包括公众的,媒体的,甚至我们管理人员的科学素养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还有就是对科学成果推广的时候一些管理方面的调整。

对于人文社会学者,我的建议是首先了解和学习科技成果,然后才能很好地对其研究、批评和建议,这个次序不要搞错。现在看来,参与转基因讨论的一些人士搞反了。

宇宙起源:从盘古开天地到大爆炸理论

处于儿童期的孩子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很多是关于事物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比如人是从哪里来的、鱼是从哪里来的、空气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或许一开始你感觉还可以应付,但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因为这些问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宿:宇宙是从哪里来的?

中国古代神话里有一个叫盘古的英雄,相传是他创造了宇宙。宇宙最初是一个混沌如鸡蛋形状的物体,盘古就孕育其中。一日盘古将这个鸡蛋打破,鸡蛋里面轻的东西上升为天,重的东西下沉为地。天空每天增高一丈,大地每天增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之一同生长。最终盘古死去,化作了世间万物,至此宇宙诞生。

谈谈学术不端

什么是学术不端?国际上通用的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的政策和方法有哪些?

学术不端的英文是scientific misconduct,或者更具体一些是 research misconduct,直译应该是“科研不端行为”,指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候的不端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违反了科学研究规范或者行为准则的行为。

苦丁山:天花旧事(下)

(六)冷遇

当然詹纳的实验不是只有詹姆斯一个实例。他前后还做过很多次实验,包括给自己的儿子试种牛痘,效果都还不错。有一些被试,第一次接种没有得到免疫力,需要再次接种。不过即使第一次不成功,也没有别的副作用。只是需要重复一遍操作。总的来说结果足够肯定。詹纳觉得应该尽快推广这个技术,免得还有人因为接种人痘出现意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