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健康知识

医生凭什么说你病情重

看病过程中,医生向病人交代病情是免不了的,还有很多字要签。这其中最让双方不自在的是病危病重通知。医生不愿意说又不得不说,病人不愿意听又不得不听。那么医生是根据什么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又是凭什么认为病人病情很重,需要及时告知病人家属呢?

在有经验的医生那里,判断病人病情轻重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貌似是一个经验积累下的直觉。这样的所谓直觉体验有一定的准确性。但直觉毕竟不可靠,法庭和科学也往往不认可直觉。实际上,这样的直觉往往可以在稍后的检查和总结中找到依据。而有的时候,病情的轻重则是根据现有的情况预判出来的,这样的情况直觉就不起作用了。

多数国人不需要医生

当医生这些年遇到的事情,听到看到的事情,让我不得不怀疑这样一个可能,现代医学所代表的医学科学,或许并不适合当前大多数国人。举个例子说明的话,不妨拿最近又被热批的莆田系医院来分析。

莆田系医院的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大约在十多年前,已经有尚未堕落的媒体做了揭露,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实习生,自以为未卜先知的向同学宣城,当时在各地如火如荼发展的莆田系医院就要到头了。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报道的媒体堕落了,参与的媒体人似乎也没有得到像spotlight那样的荣耀,反而不如很多习惯造谣的记者。而莆田系却已经渗透进了网络、媒体、政府乃至军队,成为难以切除的晚期恶性肿瘤。

糖有害身体健康吗?

人类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从甘蔗提取食糖的技术,但在17世纪之前,食糖一直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价格和胡椒、丁香、姜这些香辛料相当,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十六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在西印度群岛、美洲热带地区大批地种植甘蔗,同时食糖提炼技术也得到改进,尤其是18世纪末开始机械化生产后,食糖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价格随之下降,食糖逐渐变成穷人也消费得起的生活必需品。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之改变,开始习惯在饮食中大量地添加糖,比如英国人先是在喝茶时加糖,之后糖果、巧克力、果酱等等甜点也变得非常流行。食糖的消费量也就成倍地增长。1700年,英国每人的食糖消费量平均是4磅,1800年增加到18磅,1850年达到36磅,而到了20世纪,超过了100磅。

中西医大对决之结核篇

2014年2月16日,前央视主持人、当代反转旗手崔永元做客东方卫视,出示了几张细菌电镜照片,说这就是“导致5000万中国人不孕不育”的转基因食物中包藏的“不明病原体”。这一惊人新闻一时成为媒体焦点轰传天下,终为天下笑;不久即归于沉寂,连崔永元自己也不好意思再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险些花落央视主持人家。

狼疮宣传月

五月是美国的狼疮宣传月,不同的国家狼疮宣传月不一样,比如英国是十月,国际上则有“世界狼疮日”,由国际狼疮大会提倡建立,为每年的5月10日。和很多以疾病为主题的宣传一样,这些纪念日和宣传月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促进社会对这种疾病和病人的认识,二是促进这些疾病的健康教育活动。

狼疮一词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拉丁语,一说是法语,都和狼有关。古代有迷信认为这种病是被狼咬伤之后形成的。今天已经不会再有人相信这种迷信传说,狼疮仅仅是一个专用的医学名词。就如同今天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病,和中医的所谓风湿也没有什么关系。巧的是狼疮目前是风湿性疾病中比较常见,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

中西医大对决之疟疾篇

疟疾是非常古老的,也是至今仍然没有被完全控制的传染性疾病,人类漫长的历史,饱受疟疾之虐待。在漫长的历史中,中西医均对疟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医学和生命的意义究竟如何,基于事实和数据,可以进行一个大对决。

没有数据的年代,是疟疾肆虐的漫长黑暗年代,人民饱受痛苦,中西皆然。

不锈钢电水壶还能用吗?

前不久江苏省质监局发布对水壶产品抽查报告和风险监测报告。抽检结果显示,55.6%的电水壶产品锰含量在10%左右,存在使用高锰钢的问题。网上有文章称锰摄入多了会让人“变笨”,使用这种高锰钢电水壶烧水会把人“喝傻”,要大家不要使用这种不合格的电水壶。随后又有“专家”、“科普网站”出来“辟谣”,说这种说法不靠谱,是炒作,要大家放心使用用高锰钢做的电水壶。

现在的电水壶大多是用不锈钢做的。不锈钢是铁和铬的合金,为了增加强度和抗腐蚀,往往还要加镍。但是镍比较贵,所以为了降低成本,有些厂家就用锰来代替镍,这种不锈钢的锰含量比较高,被叫做高锰钢。

中西医大对决之血吸虫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1958年7月1日晚,毛泽东主席读6月30日的人民日报,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觉,挥就《送瘟神》2首,这是其一。这一首七律其实已经把血吸虫的危害和中西医对血吸虫防控的贡献高度浓缩地表达出来了,以下的文字只不过是对这首诗的注释而已。

中西医第一次大对决(修改版)

考诸历史,以今天医学分科的眼光看,中医对传染病的用心占全部中医临症医学的一半以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一部中国史,就是瘟疫频发的历史,传染病是古人面对的最主要的死亡威胁。从伤寒论到金元明清五花八门的温病学派,说的基本都是传染病。

中医关于传染病至清走到尽头。此后,由于现代医学明确了几乎一切传染病的病原、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尤其找到了有效的病因治疗(抗生素)和预防方法(疫苗),中医传染病“研究”就此停顿,不再有任何新的学说,剩下的只是无休止的学派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