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

文 | 王晨光

人体尽管存在着复杂的维护、更新、修复和防御机制,但系统的衰老仍在发生。不过,虽然衰老是所有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常见原因和风险因素,但衰老本身不能被视为一种疾病。例如肺癌被定义为一种疾病,但吸烟不是疾病,因为虽然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总是导致肺癌。

对衰老的不同理解——作为疾病还是作为增加疾病发病机会的生理过程——会对预防和干预策略产生不同影响。如果衰老被认为是一种疾病,那么原则上就是可治疗的,并在理想情况下可实现无疾病状态(长生不老)。如果将衰老理解为进化意义上的生命渐进过程,衰老就是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不能被视为疾病。观念的改变决定了我们对待衰老的态度以及采取的行动,后一种看法就是将抗衰老治疗转化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老龄化干预如果以健康为导向,那么对此过程的有效表述就是保持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面对老龄化等。不把衰老当作疾病去“治疗”,不仅和医疗问题分隔开来,同时还解决了伦理问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而对任何定义明确的疾病,无论患者年龄大小,对疾病的治疗和在管理上的努力是社会文明程度和民众伦理道德的反映。

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对衰老和长寿的机制有了一定了解,从细胞水平到个体水平都有相对明确的描述。但健康是什么?对普通民众来说,健康通常是指无疾病状态,或者作为一种模糊的内心感受来描述,缺乏客观的标准。健康被普遍接受的学术定义是“完全的生理和心理独立性”。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完全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祉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因此,务实和现实的健康定义被表述为具有充分的身心独立性。健康可以通过测量一系列功能建立客观标准,如血液指标和血压指标等。要注意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区别,后者是基于文化、环境和其他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形成的主观概念,可以独立于生理或健康标准而存在。

目前,大多数生物医学研究受到以疾病为导向的思维的驱动(或作影响和压力),一些从事老年医学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也不得不屈从这种压力而把衰老当作一种疾病。比如,只有把衰老定义为一种疾病,才能让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关注并给予支持。近百年的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表明,以疾病为导向的思维不能有效地解决衰老和长寿的问题。衰老引起的健康问题没有其他明确的致病因素,可以通过关注健康机制而不仅仅是疾病管理和治疗来更好地解决。不以健康为导向的预防策略,而是以疾病为导向的衰老研究和治疗方法,在经济、社会和民众心理上都具有不可延续性。

对衰老的不正确认识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把衰老当作疾病,会滋生出许多抗衰老的虚假概念,出现一大批自称的养生专家和长寿大师,他们给出形形色色不切实际甚至有害健康的干预措施和产品。不把衰老定义为疾病,那些清除自由基、延缓甚至逆转衰老的养生保健品就失去了存在的重要依据。

总之,把衰老视为疾病会导致不良社会影响和混乱的民众心理,比如过分强调延长生命的重要性,增加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长生不老”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在这些心理活动驱使下采取的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衰老的行动。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