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咖啡致癌”更值得担心的,是油炸食品!

星巴克将被贴上“致癌”警告标签,专家表示“咖啡不会致癌”,既然不致癌为什么要贴上“致癌”标签?真相如何,丙烯酰胺到底是怎么回事?除了咖啡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品也是可能致癌物?

1. 美国加州法院为什么要给咖啡贴上“致癌”标签?

3月28日,美国加州洛杉矶法官裁定星巴克等90家售卖咖啡的企业,须在当地售卖的咖啡产品上贴标签警告致癌风险。

起因是美国某非营利组织认为,咖啡豆在烘烤的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属于致癌物质,但很多消费者并不知情,所以这些生产咖啡的公司需要警告消费者这一点。

原来如此。丙烯酰胺是可能致癌物,那么是不是要把所有含丙烯酰胺的食品都标上致癌标签?所以这个法案的落脚点是,可能致癌物是丙烯酰胺,而不是咖啡。

2. 丙烯酰胺到底是啥?哪些物质含有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并不是食品中的添加剂和配料,而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在高温烹调或加热时产生的副产物。除了会在咖啡豆烘烤过程中产生,淀粉类食品在大于120℃的烹调下均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如炸鸡、炸薯条、炸土豆片、烤面包等等。研究证明丙烯酰胺广泛存在于许多加工食品中,油炸、烘焙尤为严重。

1994年丙烯酰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可能”的意思是,并没有充分证据表明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只是“猜测”和“疑似”。而抽烟、喝酒、太阳辐射等是对人类致癌的,担心喝咖啡致癌的人不如先把烟酒戒了。总体上,目前科学界认为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很小,国际标准、欧美标准和中国标准均没有为它制定限量指标。

3. 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不足为患,但油炸食品要慎吃。

美国政府发布的营养指南中指出,咖啡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明确指出咖啡不会致癌。咖啡致不致癌,主要看我们喝进去的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不同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分布如下,排在前三位的是:谷类、炸土豆、咖啡及其类似制品。

200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物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从24个国家获得了6752个检测数据。

根据2010年发表在《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上的一项提供的数据,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2.6~16微克,对于一个50公斤的人来说,致癌剂量就是130微克~800微克。咖啡丙烯酰胺含量达到1100微克/公斤,但1杯咖啡中只有两三克咖啡,用1100乘以0.003,结果是3.3微克,这个数量是无需介意的。

相比之下,我们需要谨慎食用的是高温油炸食品,据统计,薯条、薯片是西方人摄入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对于我们而言,吃进去的丙烯酰胺有一半以上来自家庭烹饪,比如炝炒圆白菜、干煸豆角等。

4. 炸薯条吃多了容易致癌,丙烯酰胺含量少的炸薯条来了!

在所有的上述食品中,炸薯条是必要经过一个高温油炸环境的,也最容易发生丙烯酰胺超标的情况,那对于偏爱炸薯条的人来讲怎么办呢?美国科学家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了,2017年2月份转基因第二代土豆在美国获批,这种土豆和普通土豆相比,抗氧化能力强,切开不易变黑,可以长时间存放、抗晚疫病,最重要的是这种土豆在油炸过程中可大幅降低丙烯酰胺的产生,降低致癌风险,可以放心去吃。你期待吗?

转基因第二代土豆

 • 转基因二代土豆减少了土豆里面的一种有害物质天冬酰胺(Asparagine,一种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存在于很多富含淀粉的食物中,但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它很容易转变成一种可能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Acrylamide)。例如,烹饪土豆的温度超过120℃时,里面大量的天冬酰胺就会转变成丙烯酰胺。

• 转基因二代土豆使丙烯酰胺的产生量减少了62%,将来新产品可能会进一步减少90%,从而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对土豆工业而言,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 这种土豆只含有土豆的基因,和常规土豆具有同样的味道和营养品质,在食用和对环境影响方面都是安全的。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